山海福建,铺展振兴画卷
山海福建,铺展振兴画卷
山海福建,铺展振兴画卷
《福建日(rì)报》2025年5月30日01版原标题:福建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(gōngchéng)”经验,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(shuǐpíng)
山海福建,铺展振兴画卷(huàjuàn)
5月20日,农业农村部(nóngcūnbù)办公厅公布第一批学习运用“千万(qiānwàn)工程”经验典型案例,全国有(yǒu)48个典型案例上榜,其中包括《福建省:大力实施“千村示范引领、万村共富共美”工程 走具有(jùyǒu)福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》。
初夏时节,当我们把镜头对准闽山闽水(mǐnshuǐ),会捕捉到一帧帧具体而鲜活的乡村图景:看(kàn)蓝色牧场,深水大网箱(wǎngxiāng)里的大黄鱼逐渐长成“海上金条”;看田畴沃野,高标准农田里孕育新一年的丰收;看森林粮库,绿水青山变(biàn)金山银山的故事谱出新篇……沿着山海的脉络,一幅壮美而辽阔的福建(fújiàn)乡村振兴画卷呼之欲出。
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福建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坚持以县域为重点统筹城乡融合发展(fāzhǎn),大力实施(shíshī)“千村示范引领、万村共富共美”工程,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,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,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夯基固本(gùběn)。
示范引领,勇(yǒng)蹚特色振兴路
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(lù),是一条什么样的路?
上杭县(shànghángxiàn)(shànghángxiàn)旧县镇兰田村建设“水尚兰田”营地,打造集观光、餐饮、垂钓、采摘和民俗(mínsú)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基地。(上杭县委宣传部供图)
近日,第一批省级乡村(xiāngcūn)振兴示范(shìfàn)乡镇、示范村名单出炉,全省(quánshěng)24个乡镇、255个村入选。从各具特色的基层实践,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山海福建的振兴之道。
东山县陈(chén)城镇深耕“海”的文章,全镇263家电商主体将地道(dìdào)海味送往千家万户,带动年销售额超7亿元;将乐县高唐镇厚植绿色发展底色,建立全省首个林业碳汇收储交易平台,发行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,实现(shíxiàn)“林地(líndì)变票证(piàozhèng)、空气(kōngqì)变资产”;邵武市和平镇挖掘文化富矿(fùkuàng),推出碎铜茶品鉴游、枫林窑体验游、美丽田园、林下观光等农文旅融合新线路……从产业带动型到生态引领型,从文化兴盛型到城乡融合型,它们既是“示范生”,也是“特长生”。
1000个村庄就有1000种模样,自然禀赋、产业基础、风土人情各不相同,通往(tōngwǎng)全面振兴的路途不一而足,但底层逻辑一致:因地制宜,因地施策,让每个乡村都能精准(jīngzhǔn)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(fāzhǎn)路子。
面对千差万别的乡村(xiāngcūn)实际,福建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(jīngyàn),一方面坚持高位推动,系统谋划;一方面注重示范性、典型性、引导性。
2019年,乡村振兴战略刚提出(chū)不久,福建便启动“千村试点(shìdiǎn)、万村推进”工作,在全省建成(jiànchéng)120条乡村振兴精品线路,探索总结出特色产业带动、人才(réncái)返乡下乡、生态价值实现、文化铸魂赋能、党建引领善治等5种模式20个路径。
久久为功,持续发力。眼下,福建正衔接开展“千村示范引领、万村共富共美”工程,2024年(nián)起全省平均(píngjūn)每年统筹(tǒngchóu)资金25.6亿元,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乡镇、重点村建设,力争五年内打造1000个以上省级重点村,带动全省1.4万多个村全面(quánmiàn)提升。
“我们充分尊重村庄演化规律和农民群众意愿,对乡村进行科学分类、精准定位,一镇一策、一村(yīcūn)一策,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(rènwù),因地制宜、量力而行、有序推进,不搞‘齐步走’‘一刀切’。”省(shěng)乡村振兴局(jú)有关负责人说,“千村(qiāncūn)示范引领、万村共富共美”工程坚持遵循规律、分类推进的原则。
不久前,全省新一轮村庄分类完成。在(zài)摸清(mōqīng)发展现状、发展优势(yōushì)、制约因素等基础上(shàng),全省1.4万多个村被划分为9种类型。集聚提升类村庄,引导留村人口集聚,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;城郊融合类村庄,充分考虑与(yǔ)城镇公共服务设施(shèshī)共享配置情况;稳定改善类村庄,激活产业、优化环境、提振人气、增添活力……科学分类,清晰定位,精准(jīngzhǔn)施策,让每个村庄都拥有专属“人设”,在特色振兴路上行稳致远。
兴业富民,“土特产(tǔtèchǎn)”向新图强
提到老茶乡安溪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(shì)传统名品铁观音。其实(qíshí),关于安溪茶产业,还有许多令人惊喜的新故事。
当你(nǐ)在直播间下单一款小众茶叶,供应链的源头可能就在安溪。从“一茶独秀”到“百茶飘香”,安溪正向“百茶贸易之都”转型。在这里,六大茶类(chálèi)、再加工茶、代用茶饮等(děng)一应俱全(yīyīngjùquán);从原料采购到产品研发(yánfā)、包装设计,再到生产制造、仓储物流、售前售后服务,产业链面面俱到。
中国茶都——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 林熙摄(shè)
当你排队抢购“夏天的第一杯奶茶(chá)”,茶基底可能就来自安溪。在新(xīn)式茶饮(yǐn)这条新赛道上,安溪凭借原料与供应链优势强势领跑。作为全国最大的新式茶饮原料茶供应基地,安溪新茶饮原料茶年供应量超6万吨(wàndūn),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%。
一片(yīpiàn)叶子兴业富民的背后,是福建向(xiàng)新图强,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。
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,山海兼容(jiānróng)的自然环境(zìránhuánjìng),赋予福建不可多得的农业多样性资源。如何践行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把“土特产”做成“大文章”?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培育(péiyù)农业新质生产力,加快(jiākuài)建设特色现代农业。
当我们聚焦一朵菌、一粒(yīlì)果、一尾鱼、一羽鸡,便会看到这些地道的福建(fújiàn)“土特产”,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。
近日,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公布2025年中央农业产业融合发展(fāzhǎn)项目建设名单(míngdān)。福建新增闽南乌龙茶、福建大黄鱼2个国家级优势(yōushì)特色产业集群。近年来,福建加快实施(shíshī)特色现代农业(xiàndàinóngyè)高质量发展“3212”工程,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向适宜区集中、向产业园(chǎnyèyuán)区集中,引导人才、资金、政策、科技等要素集聚,促进优势产业全(quán)产业链开发、全价值链提升。全省累计(lěijì)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31个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个、农业产业强镇108个以及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2532个。
自主选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“圣泽901”,打破欧美国家长达数十年的种源垄断;蛋禽养殖机器人(jīqìrén)“木鸡郎”扬帆出海,为养殖业转型(zhuǎnxíng)升级提供(tígōng)福建智慧方案;AI智慧农场让穿着皮鞋种地的梦想照进现实……福建持续实施(shíshī)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等(děng)项目,科技成果加速转化。
永安市的一根竹,撬动百亿元产值,100多家加工企业打造出2000多种笋竹产品;从风雨飘摇中走来的屏南古村落(gǔcūnluò),在保护与活化利用中实现再生,孕育出民宿(mínsù)、书屋、艺术空间等(děng)全新业态……福建(fújiàn)着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,挖掘乡村多元价值,积极培育“农业+”文化、旅游、康养(kāngyǎng)、休闲、体育、研学等新业态新模式,加快推动农村(nóngcūn)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内外(nèiwài)兼修,和美乡村入画来
“平潭岛(píngtándǎo),光长石头不长草,风沙满地跑,房子像碉堡……”
这句民谚,是昔日平潭乡村(xiāngcūn)面貌的(de)生动写照。在这个每年7级以(yǐ)上大风天气超过200天的海岛,老百姓就地取材,以坚固耐用的石头起厝,抵御(dǐyù)风沙侵袭。昔日,石头厝是贫苦生活的代名词,如今,这些极具海岛特色的乡村古厝,正成为和美乡村建设不可多得的素材。
10年前,远道而来的台青林智远,在(zài)平潭综合实验区君山片区北港村邂逅(xièhòu)“会唱歌的石头”——用锤子敲打(dǎ)石头的声响,犹如不同的音符律动。乘着国际(guójì)旅游岛开发东风,林智远在北港村流转了一批石头厝,将(jiāng)其改造成民宿、餐厅、咖啡厅和文创空间,打造了日后的网红打卡点“石头会唱歌”艺术聚落。
图源:平潭融(róng)媒体中心
在台湾青年的引领下,五湖四海(wǔhúsìhǎi)的文艺青年纷至沓来,久居在外的年轻人也(yě)返乡创业。北港村由此实现华丽转身,走出了一条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。去年(qùnián),全村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。
透过北港村的美丽蝶变,我们可以探寻宜居(yíjū)宜业和美乡村(xiāngcūn)建设的福建策略。
“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既要(yào)(yào)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,又(yòu)要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;既要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,又要保留(bǎoliú)乡村个性风貌;既要重视‘硬件’升级,又要注重‘软件’迭代。”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坚持(jiānchí)“尽力而为,量力而行”,引导各地乡村利用旧物料、闲置物件、废弃农具,对村庄边角地块、房前(fángqián)屋后、街头巷尾、垃圾堆放点等进行改造提升;厚植集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湖于一体的生态底色,守护乡愁记忆(jìyì),挖掘特色文化资源,保留固有风貌、特色、肌理、样式;从“美丽建设”到“美丽经济”,深度挖掘乡村多种功能、多元价值,大力培育庭院(tíngyuàn)经济、田园经济和农旅经济等新业态……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福建(fújiàn)开展的美丽乡村庭院之星、美丽乡村微景观、美丽乡村公共空间、美丽田园、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等乡村“五个美丽”建设,正是(zhèngshì)践行(jiànxíng)该理念的重要载体(zàitǐ)与抓手。
与此同时,福建(fújiàn)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,推动广大(guǎngdà)乡村走上善治之路。
实施村(cūn)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,完成新一轮驻村选派轮换工作(gōngzuò),完善科技特派员、乡村振兴指导员、金融助理员等选派机制(jīzhì),出台“新农人”队伍建设24条措施,支持台湾文创团队驻村开展陪护式服务(fúwù),深化“万企兴万村(wàncūn)”行动……在内引外培中,福建广大乡村凤来雁聚,人才矩阵逐渐壮大。
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,全面推广“四立一督”等(děng)四项机制(zhì),用好小微权力监督平台(píngtái),规范集体“三资”监管;推出健全权责清单、规范机构牌子(páizi)等20条措施;推广运用“积分制”“清单制”等务实管用治理手段;构建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(tǐxì),推动“治理”走向“智理”……创新驱动(qūdòng),多管齐下,乡村治理效能正不断提升。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